2023-09-15
外科手术经过200年的发展,已经演变为三个阶段,从传统的人工手术逐渐转向微创和精准化。第一阶段是传统手术,操作比较粗暴,依赖医生的眼睛、手和大脑,对正常组织破坏较大。目前中国有85%的手术属于传统手术,美国为53%。第二阶段是微创手术,采用光学视器进入人体深部且操作有限。第三阶段是机器人手术,相比前两个阶段更加微创、精准和智能化。它具备多个延伸的感知系统,以及多个机械臂实现手眼一体的操作。精准化、数字化是外科手术发展的必然方向。
手术机器人产业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上游是机器人本体和零部件供应商,下游是医院和经销商。在这个链条中,大部分国产机器人公司处于中游,他们自主设计机器人本体,并进行软硬件集成,但核心零部件仍需从国外购买。
国内上游产业链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面向中低端市场,工业机器人尚不能完全自给,更不用说具备高精度和高稳定性的医疗手术机器人。因此,实现上游零部件的国产化还需要一段时间,并且也为投资提供了机会。
根据GrandView Research统计,全世界有33个国家和地区,800多家医院成功开展了机器人手术。美国是机器人手术大国,全球市场占有率为62%(欧洲和亚太分别为24%和13%)——然而渗透率依然较低,2017年只有4%。
CITI Research 预测美国机器人手术渗透率将持续增加,2030年将达到31%。同期,手术量将从2017年70万例增长到2030年566万例。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将在10年内翻4倍,未来五年年复合增长率接近15%,2030年达到178亿美金。中国基数较低,PWC 预测中国将高于全球增速增长。
近年来,跨国巨头掀起收购浪潮。
根据十三五规划,中国在机器人领域处于引领或领先地位,这也是我们重大工程实施的具体体现。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中,机器人项目被视为非常重要的一项。机器人是现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的具体体现,将来将深刻影响世界产业的格局。中国未来的发展必须顺应这个趋势,并在国际竞争中力争位于上游。这些重大工程经过反复论证,质量非常高。
在中国制造2025计划中,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是重要领域之一。我们致力于发展针对重大疾病的化学药物、中药、生物技术药物。重点包括针对新机制和新靶点的化学药物、抗体药物、抗体偶联药物、全新结构蛋白以及多肤药品,同时发展新型疫苗和具有临床优势的创新中药和个性化治疗药物。我们还致力于提高医疗器械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重点发展影像设备、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以及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价值医用耗材,还有可穿戴设备、远程诊疗和其他移动医疗产品。我们还致力于实现生物3D打印、诱导多能干细胞等新技术的突破和应用。
根据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我们在手术机器人领域有具体规划。要求手术机器人的冗余机械臂至少具备6个自由度,最高重复位置精度优于1mm,且在选取点上的测量误差不超过1%。这样的手术机器人能够完成各类相关手术。
手术机器人可以给医生、患者、耗材商和医保支付方面带来不同的价值,其临床价值的刚需程度,会对其持续商业化能力产生一定影响,具体表现如下:
对于医院和医生:(1)满足学术需求:手术机器人可以为医生提供学术研究和探索的机会,促进医学进步。(2)完成对精准度要求高的手术:手术机器人的精准度高,使医生能够执行更复杂、需要高精度的手术。(3)降低学习曲线:手术机器人的使用可以减少手术的学习曲线,使中低水平的医生尽早参与手术,进而促进规模化,提高手术量。(4)减少术中辐射:血管介入机器人可以减少手术中的辐射,减轻医生的职业健康风险。(5)医院之间的差异化竞争:例如在骨科和口腔科等领域,手术机器人的使用可以帮助医院在竞争中突出差异化。
对患者:(1)减少手术创伤:手术机器人可以实现微创手术,减少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创伤,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快速康复。(2)提高手术精准度:手术机器人可以提供更准确的手术导航和操作,从而提高手术的效果和成功率。
对耗材厂商和经销商:手术机器人的使用在入院过程中产生了差异化竞争,给耗材厂商和经销商带来了商机,推动市场发展。
另外,各地医保支付政策对手术机器人的市场推广也有巨大影响。像上海、北京、湖南、广东、江西等省市已经将手术机器人及相关耗材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近两年,越来越多的领域,如腹腔镜、骨科、神外、齿科机器人获批拿证并进入商业化阶段。同时,还有多家企业在自然腔道机器人、血管介入机器人和眼科机器人方面进行研发。机器人领域的技术创新可谓不断涌现。对于进入商业化的企业来说,需要关注产品与原有手术流程的适配程度、产品易用性、性能稳定性、原材料及成本、拓展海外市场等多个关键因素,以保证产品的成功商业化和长期发展。
上一篇: 车联网安全行业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
下一篇:机器人系列研究二之工业机器人
Change of Address Notice
Dear investors and partners,
With your ongoing care and support, Hengxu Capital has achieved significant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since its establishment. In order to better meet the needs of our business operations, our office location will be relocated to 5F, Building N3, New Bund Square City, No. 2, Lane 131, Qiantan Avenue, Pudong New District, Shanghai(Map Link: https://j.map.baidu.com/b5/x7VK).
The new office space is conveniently located with excellent facilities, providing improved conditions for meetings, receptions, and work. This relocation will facilitate better communication and collaboration between Hengxu Capital and our partners, enhancing employee satisfaction and office efficiency, and 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 for continued and rapid business development.
The new office has been officially in use since January 29, and our mailing address has been switched to the new location. Considering the approaching Chinese New Year, we will not hold a relocation ceremony at the moment but plan to invite you to visit and guide us at a suitable time in the future.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concerns, please feel free to contact us. Our phone numbers and email addresses remain unchanged. Once again, we appreciate your support and understanding, and we look forward to creating a brighter future together.
Shanghai SAIC Hengxu Capital Co., Ltd.
Jan. 29, 2024